Nakibembe Embaire 集團 - s/t
$20.00
在烏幹達布索加王國(該國僅存的四個君主立憲制國家之一)的一個小村莊納基本貝,當地人長期以來一直保留一個公共區域用於音樂表演和社交活動。在這個空間的中間有一個深坑,其目的只有一個:放大 embaire,這是一個巨大的木琴,由 15 到 25 個木鍵組成,橫跨整個壕溝。原木木琴在整個東非很常見,但巴索加人(東班圖族群)演奏音樂的方式是特殊而獨特的,有自己的調音、舞蹈和補充樂器。最多八名演奏者可以圍繞著 embaire 並同時演奏,疊加催眠的多節奏,而合奏團的其他成員則添加聲音或演奏搖桿和鼓。 Nakibembe Embraire Group 是僅存的與 embaire 一起表演的團體之一,任何看過他們現場表演的人都會知道,他們創造了一個複雜且分層的音牆,無論在哪裡呈現,都完全令人驚嘆。該樂團是 Nyege Nyege 音樂節的常客,並於 2020 年與雅加達先鋒樂團 Gabber Modus Operandi 和 Harsya Wahono 一起出現在柏林傳奇的 Berghain 夜總會。在樂團的首張專輯中,他們以合奏形式呈現了五首曲目,並與印尼三重奏組合作演奏了三首曲目。一起聆聽這些音樂不僅展示了納基本貝自身動態相互作用的非凡聲音,而且還展示了與更遙遠的形式相關的聲音漣漪,從印尼金屬琴主導的加麥蘭音樂到聲音藝術領域令人陶醉的數位過程。起伏的八分鐘史詩《Omukazi Iwe Ongeyengula Nguli Zna Ntyo Bwenkola》將我們吸引到這張專輯中,完美地介紹了巴索加的音樂傳統。三連音主導的旋律打擊樂句提供了不斷變化的主幹,為盧索加的呼叫和響應聲音和振動器留下了節奏清晰的空間。 《Omulangira Mpango》進一步發展了音域,加快了節奏,使音符和模式幾乎模糊成冒泡的和諧雲彩。不難注意到這些聲音是如何滲透到西方實驗音樂和電子音樂的框架中的,聽到它們未被破壞的呈現只能證實與源頭的聯繫是多麼罕見。當納基本貝確實與外界影響相對應時,這種連結是相互的、協同的。團隊需要找到一種方法將他們的技術與GMO 和Wahono 自己的音樂方法相結合,因此他們在embaire 的琴鍵上安裝了音頻轉MIDI 觸發器,使他們能夠捕捉樂器的擺動而不會淹沒聲音本身。然後,Nakibembe 錄製了一系列即興演奏,展示了樂器的音域; Wahono 和 GMO 獲取了這些錄音和 MIDI 數據,並使用數位處理來扭曲聲音並將其轉移到危險的新位置,添加來自 GMO 的 Ican Harem 的即興聲音。印尼三人組希望與 Nakibembe 一起探索一種更簡約的方法,而在“140”中正是這樣做的,將 embaire 沉悶的呼呼聲放慢為爬行,並添加零星的尖叫聲和斷斷續續的顛簸。 「160」更出乎意料,完全失去了 embaire 並將原始鼓數據輸入到合成器中,這些合成器以同樣明顯的能量彈出和吱吱作響。但最後一首歌曲「133」真正敲定了協議,它以《Ican Harem》的冷靜敘述開頭,探討了印尼和烏幹達民間傳統之間的相似之處,然後爆發出蜿蜒的多節奏和令人迷惑的歌聲的恍惚融合。聽這張專輯就像聽到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一致;舞曲音樂既不是靜態的,也不是受其當代裝置的束縛,對話而不是殖民可以將概念延伸到虛假的邊界之外。